由于时间久远,而人的记忆力根据其本身重要性以及时间间距存在深浅不同的程度,我们通常把一些幼年得来的经验混淆为人的天性。即是说,很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被我们当作是人的天性,而其实这些所谓的天性其实只是我们早年久远的经验,而不是一些与生俱来的“天性”。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误会,一方面由于其本身的普遍性,没有个性化的特征,因而每人获得的经验是一致的,从而弱化了“这是一种经验”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时间的久远,我们已经把这些记忆的具体事实遗忘,而那些具体事实造成的抽象经验则固化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这就是一些无意识的害怕恐惧愉悦的情绪(通常负面情绪的记忆较为深刻)的根本来源。
可以找到很多现实的例子,比如对火的恐惧。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避开货源是天生的反应,是人的本能。而事实上,我们处于婴儿时期的时候我们对火并不存在恐惧,而是在我们幼年的生活中才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和恐惧。我们通常认为我们在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才有记忆,这其实也是对记忆本身一种错误的印象。真正的记忆开始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只是我们无法将这些早期的记忆跟具体的事实关联,因而我们就将一些东西误以为天性。尤其是这些记忆在周围的群体中找到共识,比如对火的畏惧,对尖锐物体的畏惧,这是我们共有的经验,因而更容易误以为这是与生俱来的畏惧。而事实上,假如我们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人从出生便与火(包括与火有关认识)隔离,然后在成年的时候让实验者接触火,我们可以预见他必定对火只是好奇而好无畏惧,而他一旦接触火,他便即可获得了对火的认识和经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过程中有一点会混淆我们的判断,那就是实验者接触火时的反应。这种反应现代生物学称之为应激反应,但不属于条件反射,不是由于后天(即我们讨论记忆)形成的。当实验者获得经验之后,他此后对火的反应则是包含了条件反射的。诸如对火的畏惧这样的经验,比较容易混淆成天性,因为人类的生活已经基本一致,经验认同很强。但是我们不乏一些没有共同经验的例子,比如有些人有密集恐惧症,恐高症,对特定颜色的不适,等等。这些也是早年的记忆,当事人没有发现别人不存在同样恐惧的时候会误以为是共有天性,而一旦发现别人并没有这样的恐惧时也找不到恐惧的来源,只归咎与与生俱来。甚至有些记忆是从怀孕期间得来的,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起自己的一些描述起来虽然模糊但是也不乏具体的回忆,而这些回忆在他出生以来都不存在事实根据。有个例子就是有些人对于发大水的记忆,而其实自他出生以来都没经历过发大水,因而这很可能是子宫里面的记忆。
甚至,即使是上面提到的应激反应,其本质也是一种记忆。我们可以对应激反应做分析,现代生物学理论认为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引起引起激素分泌,导致紧张。这是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但是我们可以看归纳过程的本质为生理化学反应。我们不关心过程的细节,于是可以这样提问:是什么导致这一过程的有序进行?显而易见的,任何有规律的过程必须有一个规则来执行以确保每次都无误。那么这种规律性的规则不就是记忆吗。也就是说,我们的机体本身(不需要大脑),在我们身体受到刺激的时候,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关于非大脑的记忆,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实证的例子。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比如走楼梯的时候因为看着手机而没有看脚下,这时我们从楼梯到平地的时候总会调整不过来出现一个踩空的紧张。这个过程可以分析为,我们在走楼梯的过程中,即使是一段我们从没有走过的楼梯,我们只需走过几级,阶梯的高度已经在我们身体形成记忆,因而无需看路,但是当我们持续走下去,出现我们未知的情况(平地)时,我们的走路的规律(即记忆)不再适用,然而我们的机体还是按照原来的记忆来调整肌肉,因而就出现踩空的感觉。这个例子说明,生物体对于外界的记忆,不应该不只是在大脑中,还在比较低级的神经系统中。
从生物的应激性例子中,我们可以推论,生物体必须存在一种记忆来应对外界的刺激。这种现象可以有低级的形式和高级的形式,正是这些低级的形式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事实,即是无论如何,外界信息在生物体中激发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存在于机体中,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含羞草遇到大幅震动时收缩,树木伤皮时流漆,这里面都是一种记忆来指导生化过程。
应该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们在这里谈及的记忆是广义的。我们对记忆的通俗定义是人脑对于发生事件的一些虚拟印象。而记忆的本质则是信息的储存和检索,再本质些就是一个物质的物理性质,就是说一个物体可以改变到某个状态A(储存),而该物体再次受到外界影响变到状态B,但是外界影响消失的时候,物体可以回复到A(检索)。
撇开机体反应复杂的过程不谈,现代科学已经得知,生物体的信息都在DNA里面找到。生命的秘密在于DNA,也就是生命得以出现并维持是因为有记忆的载体,有记忆的功能。我们再仔细分析记忆的本质,无论从生物学还是物理学上,我们都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记忆的本质就是信息通过物理的途径(也只有这个途径)记录在载体上。比如我们的电脑储存,无论是磁盘还是光碟或者闪存,都是将信息转换最基本的信号记录在介质上。
由此可见,人的思维活动,诸如记忆,回忆,幻想,做梦等都只是一些列的信息收集加工的活动,本质上跟计算机是一样的。
而我们已经知道DNA只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物质,因而生命的密码说复杂也复杂,简单也可以很简单。我们可以拿到一个生物的DNA序列,但是序列是负责什么的我们却难以了解或者未必全都了解。这好比一张照片在你的电脑里,你可以查看到它存储的信息,这信息很简单,只是一串0和1组成的信号。但是哪一段信号代表什么,单靠人脑无法解读。
既然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在于DNA,也就从宏观上说明,生命必须依赖于记忆。所以无论是计算机或者生命体,都必须有自己的记忆系统。对于生物体而言,这种记忆载体就是DNA。
生命必须依赖于DNA信息载体的特性,那么再看DNA为什么可以成为DNA。我们无须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我们只需了解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DNA的结构之所以能维持,乃是因为其化学结构,化学结构再进一步解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都是因为元素周期表上不同的物质的结构差异构成。物质的化学特性最终也是其物理结构的原因。
到此,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只所以出现生命,其基本要素是物质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这些特性。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溯源,我们就可以知道,物质之所以有其物理结构除了因为其本身粒子外,还因为存在力的相互作用。现代物理学认为存在四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至于这些力的作用本质和来源,现代物理还没有全部解决(至少我们无法清楚重力的存在)。
这个结论未免有些沮丧,因为我们可以绕过以上的全部推论过程,我们可以直奔本质——自然界的一切物质一切现象的原因都只是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力。
不过这一过过程有助于我们逐步认识,我们理清一下推论,粒子+力的相互作用 -> 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子结构->DNA结构->生物的应激信息->生物的生命形式。而无论在那一个层面来说,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个有活力的系统,必须有其记忆,反之可以说因为物质具备记忆的可能性(潜能),这个世界才有了生命的最根本基础。
我们模拟一下我们的生命出现的场景。
1 宇宙大爆炸,于是机缘巧合(这一点尤其重要)产生了各种粒子,不同粒子带有不同的作用力。
2 也是机缘巧合,由于不同数量的质子什么的聚到一块,于是原子诞生了。
3 由于部分原子(尤其是元素周期表前部分)不安分,于是找其他原子搭讪什么的,这一来二往的就有好感,于是就搞到一块了,声称自己是分子。
4 分子们还嫌弃闹不够,于是部分简单分子又搞出了高级一点的分子。关于这些高级分子,比如氨基是怎么来的,这个可以有比如米勒实验来重现。按照我的理解则是,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注意:这种条件并不容易,闪电和风雨都是分子的集体暴动),N和H四处奔走,各自逃命,可是一个闪电边将吓得抱一团了。
5 有了氨基,和其他碳基物质,生命的材料就有着落了。
6 于是出现了氨基酸,脱氧核糖核酸这些高级货。
7 再一次机缘巧合(这又是一次难以解析的巧合),高级货们搞出了病毒(类病毒),生命宣告开始。关于病毒算不算生命,这有点儿争议,在大学课堂上我们曾讨论过,我的提议是判断是否有生命就看是否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即新陈代谢。但是病毒复制算不算新陈代谢呢?
8 病毒的发展,最终出现了单细胞。
9 单细胞后来都干了些什么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现在的生命体也是从一个细胞发育开始)。
10 后来出现了动物和植物的分界。
……
n-1 后来出现了猴子。
n 后来出现了愚蠢的人类。
n+1 抬头看看苍茫的夜空,人类究竟走向何方,我也不知道,我也想知道。
以上这一连串故事,发生的时间有138.2亿年。所以说,别以为猴子被压了500年不可思议,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别说猴子,火星人又算什么。
至今我无法明白的问题,我相信人类在本世纪也不会搞清楚的问题: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足够的证据表明我们尊敬的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可是我实在搞不懂,他奶奶的为什么会平白无故的发生大爆炸?大爆炸之前又是什么?
0.00 平均分 (0%) - 0